首页 桓侯再生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三百七十七章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
桓侯再生 作者:知宇之乐

第三百七十七章

第三百七十七章

在曹军主动寻求撤退的情况下,夺取汝南只是水到渠成之事,一座座城池,基本都是不战而下,我军的伤亡极少。 当然,因为避战的缘故,曹军的战损也是微乎其微。

而根据斥候的探查,吴房大战后剩余的曹、韩兵马最终分成了两路,一路往北撤向了颖川,另一路则往东撤向了粱郡。

不得不承认曹操的魄力————他显然存得是以空间换时间的念头。 新遭大败,军卒士气低靡,短时间内继续与我军纠缠,只会让曹、韩联军陷入连战连败的被动境况。

看到这一点的曹操,很有壮士断腕的风范,几乎没有做什么犹豫,就果断地弃守豫州第一大郡(指地盘)汝南。

但这一撤退,其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。 身为黄武伪朝廷都城的许昌,已经直接暴露在我军的兵锋之下。

建安五年时,虽然也上演的同样的一幕,但今时已经不同往日————七年之前,曹操刚刚取得官渡大捷,实力大盛,而我军只有一个汝南郡,既无战略纵深,又无足以抗衡曹军的军力,纵然许昌近在咫尺,也只能望而兴叹;但七年之后,我军在实力上已经可以与曹操分庭抗礼,甚至足以战而胜之。

在如此情形下,面对我军的强大威胁,许昌内部肯定会有一场大的动荡。 而我所要做的,就是要加剧这一动荡,以此彻底瓦解曹操治下的民心和军心。

章和二年七月初五,缠绵了十三日的梅雨终于停歇了下来。 幸运的是。

除了入梅第一天地那场豪雨外,其余的日子里虽然阴雨绵绵不断,但降水量却不算惊人,与去年的那场大涝完全不能相比。

上天总算是怜悯了世人,没有继续雪上加霜。

此外,由于我军对阵亡士卒掩埋及时妥当,避免了大战加梅雨之后,极可能会复发的瘟疫。

然而。 汝南的百姓注定摆脱不了这场战争所带来的阴影————曹军在撤退之时,将那些至少还需要两月才能成熟的青黍(黍,也称小米或粟),收割了一空。

这么一出,曹操既为自己筹集到了一部分粮草(尚未成熟的青黍可以食用。 而且饿极了,什么都能吃,呵呵),同时也将一个沉重包袱甩给了我方。

庄稼被抢割一空。 几乎就等于绝了汝南百姓地希望。

大半年来的忍饥捱饿,等的就是今年的秋收,如今这一希望已经化为泡影,绝望的百姓很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。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,我军接管汝南也不会是件轻松的事情。

不过。 幸亏这是发生在汝南,若是在其他地方,还真够让人烦心————七年前,我军虽然丢掉了汝南。

但大哥却已在汝南百姓心目树立了极佳的印象,这就是我方地政治优势。

借助大哥的名望,短时间内安抚住民心并非难事。 只要荆、扬两州的粮食能够接济的上,稳定汝南的局面只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
七月初六,章陵太守蒋琬赶到汝南城,正式接任汝南太守。 在四日之前,南郡太守邓芝赶到宛城,接任南阳太守。

蒋琬字公琰。 荆州零陵郡人,少以才闻名于郡县,历任九江郡丞、章陵太守,精通政务,政绩卓著,尤其善于安抚民心。 由他来接掌汝南郡,实在再合适不过。

而邓芝,更是一名精通政务军略地超卓人才。 由他担任位于汉中、颖川、洛阳三地之间南阳郡太守。 也正是人尽其才。

进入七月之后,徐州的战局也愈发清晰明了————兵败费县的夏侯惇。 既被二哥穷追猛打,粮草又面临匮乏的窘境,所部兵马险些崩溃,在最危急地时刻被曹仁救下。

二哥与曹仁、夏侯惇一场激战之后,见实在无法击溃人数占优的曹军,暂时放弃了追击。 随后,夏侯惇引军朝青州方向撤退,曹仁引军退往兖州。

针对曹军的举动,二哥与诸葛亮商议之后,也分兵作两路————二哥率主力大军东向攻击兖州,魏延引军北上,在甘宁的配合下,攻击防卫薄弱,百姓也基本逃之一空的青州北海、东莱二郡。

接到二哥的传书之后,我也停止了大军的休整,即刻引军配合二哥攻击兖州。

七月初七,黄忠统军万人,打着我的战旗,声势浩大地出汝南佯击颖川,兵压许昌。

而与此同时,我自己则统军两万五千余人东向攻入梁郡境内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
许昌上上下下已经被恐慌情绪所隆重。

曹操兵败汝南地消息一经传回,朝臣官员、士族大户就已经感觉不妙。

再当曹军放弃汝南,退守颖川之后,这种不安情绪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滋长着,不少人甚至已经准备举家外迁。

然而,等待想要行动之时,他们才愕然发现————居然去无可去。

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
首页 书架 足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