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东北谜踪 书架
设置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十三章佛教七宝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
我出于礼貌,尊称他为“于老哥”他也叫我“胡老弟”平时总在这里拿些东西,一来二去,混得很熟,楼上很少有人,生意看似惨淡,但这行要的也并不是门庭若市。背地里也收些玩意儿,一个月做几笔生意,利润还是可以,于麻子嘴很严,一般不和我谈这个。只是做这行的都晓得,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的道理。

我和大牙一进屋,就看到于麻子正在那悠闲地看着报纸,听到动静,看到是我进来,马上站起来,笑着迎了出来,边走边打着招呼:“哟,这不是胡老弟嘛,可有日子没来了,今天怎么有空到老哥哥这来玩啊,来来来,坐,坐。”边说,边让我们坐下,又忙着去加水沏茶。

我也一边寒暄着,一边让于麻子不要忙活了,待到三个人都坐好了后,然后才开口说道:“于老哥,老弟一来就给您添麻烦来了,也没招啊,老弟在这片人生地不熟的,难免有个难处,谁让老哥您认识我这老弟呢。我的一个朋友拿来一件儿东西,想请您啊代为掌掌眼,我们对这个一点不懂,让您给看一下。”说着,示意大牙把珠子拿了出来。

于麻子听我这么说,一个劲的说着不要客气的话,伸手接过大牙递过来的珠子。摸了摸,看了看,笑着说:“胡老弟,这个珠子我识得,是‘砗磲’的,品相上乘。”

见我和大牙不懂,才又接着说道:“砗磲是深海贝类中最大的,壳比较厚,内壳为白色并且很光润,外壳则呈黄褐色,把尾端最精华的部分进行切磨,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。清朝时期,六品官员的顶戴大多就是砗磲。

在佛教界中,砗磲手珠,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。师父们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及念佛之用。砗磲在当今流行的‘佛教七宝’中,列驱邪避凶的首位。很受佛家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,一般都配戴在身上以求避邪保平安。同时砗磲还能稳定情绪、去除杂念、醒脑提神、使脾气暴躁的人消除烦恼,调养身心平衡。

‘佛教七宝’指七种珍宝,又称七珍。七宝指的是砗磲、玛瑙、水晶、珊瑚、琥珀、珍珠、麝香这七种。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虽各不尽同,但砗磲在藏传佛教中则是高级的圣物。”

于麻子好一番专业的解释,我和大牙总算知道了什么是砗磲,原来这东西还是“佛教七宝”之一,顿时也觉得有点意外,没想到手时的这个貌不惊人的白珠子还有这么多的名堂。

于麻子见我们不出声,笑了一笑又接着说道:“小老弟,做这行有做这行的规矩,如何得到的,我不便去问。这珠子品相之好,实属罕见,但如果是念珠或是手珠,必有穿孔;如果是观赏,却不见雕工;要是把玩,个头小点。这珠子不像是新东西,应该是老东西,倒是挺有意思。”

听他这么一说,我和大牙也是疑惑起来,莫不是这珠子不是谁无意掉在坟地上的?难不成是墓里那主的?可是怎么会出现在地面上呢?难不成是黄皮子叼出来的,被小宝踢飞后掉的?看似只有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了。想归想,但是我们都没有出声。

见我们并不作声,他用手捻了捻手里的珠子,对我们说:“这珠子是件老东西,应该也有点来历。表面似乎有些暗刻的东西,但我手里这儿没有设备,没法确定,您二位要是信得过我,我可以帮你找个高人,帮您瞧瞧,兴许能弄出来究竟来。”

我们一听这个,就知道人家是好意的想帮个忙,我和大牙巴不得人家肯这样帮忙,我忙接口说:“于老哥,您这么说,我哥俩实在是太感谢了,这东西是我朋友家的老东西,一直放着,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,想知道个明白,这不,才来找您,珠子先放您儿这,什么时候有结果了打我电话就行。”

于麻子见状,笑了笑,对我们说:“承蒙您两兄弟看得起老哥我,这事你们放心,三五天后便给你们个答复,行或不行,到时候你们莫怪就是了。来了就是客,我尽地主之谊,也快中午了,咱们下去简单吃点什么去吧”

说着,回头叮嘱了一下店里的伙计,就硬拉着我们从店里走了出来。

楼下就有很多特色的小吃,西单这片吃的、玩的、逛得各方面都很完善,找了一个相对清静点的馆子,靠边坐了下来,点了几样小菜,就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起来,都是些闲杂琐事。

最后,自然是我抢先结了帐,相互又客气了几句就散了。

对于这于麻子来讲,肯这样帮我,我倒是并不意外,一是因为我也算是他的老主顾,经常关照他的生意。二是我的这点本事虽说比起我爷爷来不值一提,但对于他们来说,已经了不得,自然能交就交,卖个人情给我,以后万一有事,也好开口。人就是这样,如果没有了人情往来,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情了。最大的可能也是因为他是搞这行的,碰到这种东西,自然也想开开眼,多了解一些。

不管这于麻子是如何心思,我倒是可以和大牙好好的休息一阵了。

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
首页 书架 足迹